新闻导航
新闻详情
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来源:本站 作者:山林子 发布:2013/1/23 修改:2013/1/23
隶属: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 点击:4083
大学生:其实有时候逼也是另一种夸,只是变相的夸而已。
自然教授:你的名字叫什么?
大学生:“报纸改版”。
自然教授:除了这个,另外的名字是什么?
大学生:“围而不堵的城”。
自然教授:我欢迎你到《自然智慧学》研究中心来,咱们到网上再好好沟通一下。
大学生:谢谢。
自然教授:“生活方式”。
大学生:我觉得一开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像一幅漫画,从漫画又想到
自然教授:很好。“眼镜的镜片”。
小记者: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发现您现在写的答案也是蓝天、土地、社会、生命,都是要靠眼睛观察,而在场很多人都是近视眼,如果摘掉眼镜,他们可能就看不到你写的题目了。所以一切都是要从眼睛来发现的,我的答案就是“眼镜的镜片”。
自然教授:从现在开始,一切都要用眼睛来做决定,做判断。
“一个世界”请你答。
小记者:我是在请教授帮我把这个世界的出口打开。
自然教授:抱歉我不能帮你打开,我也在这里面,你看我是不是在屋子里面?还有你们,好像我们现在看不见天,但是有天花板。所以我也帮不了你,怎么办?
小记者:靠自己。我认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想囚禁在这里面,人有很强的求知欲,但是这个世界创业过程中很多人都会碰壁,多次碰壁以后,撞头了,才会思考。
自然教授:最后一个是社会学家,他在研究人们经商碰壁的问题。
小记者:我还认为人们都想出去,但是真正出去的没有几个,所以都要靠我们自己才能走出去。
自然教授:你在里面吗?
小记者:我在里面,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可能都在里面。
自然教授:请你指一下这四条线是在哪里?
小记者:我认为无所不在,那是需要用心灵去看的。
自然教授:当你用心灵去看的时候那条线在哪里呢?
小记者:我现在想干什么,假如说我想当一名企业家,但是现在还不是。当企业家肯定要有一些知识,所以这条线我认为就在我身边。
自然教授:我是想问你这条线是画在哪里?
小记者:这条线画在我事业的路上。
自然教授:你事业的路在哪里?
小记者:那就在未来的世界里。
自然教授:未来的世界在哪里?
小记者:明天不是吗?
自然教授:明天在哪里?
小记者:明天在今天过去的时候。
自然教授:过多长时间?
小记者:那您认为什么时候?今天过去了,就是明天!
自然教授:我认为现在就过去了。明天到了没有?
小记者:已经马上到了,但是有些人认为明天没有到。因为“明天”只是一个代号,只是一个名词,我认为明天已经到了。
自然教授:知道什么叫智慧了吗?谢谢你。
小记者:我想解答一下“未知世界”。您刚才的问题是“四条线”,但是这么多答案都没有猜中,难道这不是一个未知世界吗?
自然教授:未知世界在哪里?
小记者:未知世界就在那个方框里。
自然教授:方框在哪里?
小记者:在白板上。
自然教授:白板在哪里?
小记者:在您的身后。
自然教授:(转过身背对同学)现在我身后在哪里?
小记者:如果你转来转去,我们说的话就永远没有答案。
自然教授:那怎么办?大家笑的同时想想自己,他很智慧,别看他小。
我觉得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已经解释了他所说的这个未知世界了。他已经说了,这个没有终结,他不知道。现在,这个题已经变成未知世界了。我不知道的不是这道题的内容而是这道题的答案。
不知道就说是一个未知世界,我问你为什么出了这个结论,这就是一个未知世界吗?
小记者:因为他已经不知道了,所以就是未知世界。
小记者:我现在问教授一个问题,您现在想找到未知世界吗?
自然教授:我找不到啊。
小记者:我想问的是您想不想找到?这是想和不想的问题。
自然教授:暂时不想找到。
小记者:那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!如果你什么时候想找到的时候,那就是未知世界。
自然教授:那等我死的时候再找吧。
小记者:那就等来世吧。你不想找到未知世界,在你的字典里面就没有未知世界。
自然教授:可他的字典里有。是传媒小记者告诉我的,他的世界里有未知世界,我想知道什么是未知世界?
小记者:你已经想知道什么是未知的世界,所以在你的头脑中知道什么是未知世界。
小记者:他刚才已经说你已经想寻找未知世界了,那就请你自己去找,不要难为别人。
小记者:不知道就是已经找到未知世界了,你已经探索到了,以后那就不是未知世界,那就变成已知世界了。
自然教授:我说的话你可能没听到,未知世界就是已知世界。已知世界呢?
小记者:已知世界在未知世界之内。
同类新闻
- 2013/1/23 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- 2013/1/23 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- 2013/1/23 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- 2013/1/23 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- 2013/1/23 第三章 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
- 2013/1/23 第三章《山林子自然智慧教育对话录》选粹之一